在经历了层层筛选后,陈健终于站在天科制药厂区的大门前,六月的阳光炽烈,陈健手里攥着报到通知书,崭新的工牌在胸前微微晃动。
这是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财务部的岗位,虽然暂时只是辅助工作,未定具体职责,但他心里清楚,这是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必须稳稳地踩下去。
财务部的办公室宽敞明亮,冷气开得很足,刚进门时他甚至打了个寒颤。
主管李姐——一位戴着细框眼镜、说话干脆利落的中年女性——简单交代了几句,便把他交给了张会计,一个在财务部干了十年的老员工。
“先熟悉业务流程,凭证整理、单据核对、报表辅助,这些都要学。”
张会计推了推眼镜,递给他一叠厚厚的账本,“今天先把上个月的银行对账单和系统数据核对一遍。”
陈健点点头,翻开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像蚂蚁一样爬满纸页。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计算器,开始逐笔核对。
入职一周后,李姐突然递给他一张通行证:“今天去原料仓库和生产线看看,财务不能只会做账,得知道钱花在哪儿了。”
陈健有些意外,但还是跟着保管员老赵走进了厂区。
穿过几道厚重的安全门,机器的轰鸣声骤然放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味和金属冷却液的气息。
“这是青霉素车间。”
老赵指着巨大的不锈钢发酵罐,“里面是菌种培养液,温度、湿度、pH值都要严格控制,稍有偏差,整批原料就报废了。”
陈健戴上安全帽,跟着老赵走进冷库。
零下二十度的寒气瞬间侵袭全身,他呼出的白雾在眼前凝结。
老赵拉开一个铝桶,里面是冷冻的牛血清白蛋白,用于疫苗生产。
“这一桶,市场价十几万。”
老赵拍了拍桶身,“你们财务做成本核算时,这些数据可都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陈健的手指冻得发僵,但他突然意识到,账本上的“原材料成本”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这些实实在在的物资。
第三周,财务部组织季度盘点,陈健被分到成品仓库。
那天恰好下暴雨,仓库的遮阳棚被雨水砸得噼啪作响,叉车在湿滑的地面上小心翼翼地穿梭。
他拿着登记板,一箱一箱地核对兽药批号和数量。
突然,他发现一批阿莫西林颗粒的入库日期比系统记录晚了一天。
“会不会是录入延迟?”
仓库管理员问。
“不可能,系统是实时更新的。”
陈健皱眉,翻出运输单仔细对照,最终确认是仓库接收时漏登记了。
雨滴砸在登记板上,墨水晕开一小片。
他掏出手机,拍下单据,回去后第一时间调整了系统数据。
那天晚上,张会计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得不错,财务不只是做账,还得确保业务数据的真实性。”
月底是财务部最忙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加班。
陈健负责辅助核算表,确保所有成本费用准确归集。
凌晨两点,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偶尔的翻页声。
李姐端来咖啡,张会计揉了揉发红的眼睛,突然问他:“知道为什么让你下车间吗?”
陈健一愣。
“见过青霉素菌种吗?”
张会计笑了笑,“它们在培养液里生长时,会先把根扎到最深的地方,吸收足够的养分,才能长出有效的抗生素。”
陈健忽然明白了。
财务工作也是如此,只有真正了解业务,才能做出准确的账。
三个月后,陈健己经能独立处理部分账务,甚至开始接触成本分析。
某天,李姐把他叫进办公室:“下个月起,你负责生产成本核算,有问题吗?”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
走出办公室时,阳光正好洒在桌面的《企业会计准则》上,他翻开扉页,里面夹着一张便签,上面画着一株小小的青霉素菌丝——那是他第一次下车间时画的。
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发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