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八月的一个深夜,信王府内,一名少年猛地从床上坐起,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脸色苍白如纸。
他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噩梦。
紧接着,一阵阵记忆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脑海,冲击着他的神经。
很快,他便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崇祯皇帝。
“我命怎么这么苦啊!”
我在心中哀嚎着。
没有穿越之前,他是一个九九六的社畜,每天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如今穿越了,竟然成了历史上第一悲催的皇帝崇祯。
他不禁仰天长叹:“老天啊,我招谁惹谁了?
穿越就不能正常点吗?”
我的声音虽然微弱,但还是惊动了旁边的信王妃。
她轻启朱唇,关切地问道:“王爷怎么了?
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回答道:“无事,做了个噩梦。
你早点休息吧。”
信王妃闻言,微微颔首,柔声道:“好的,王爷,你也早点休息。”
说罢,她便再次躺下,侧卧在床上,一双明亮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
我躺在床上,目光落在信王妃身上。
我不得不承认,这位与自己同岁的信王妃,确实是一位难得的美人。
她的容颜如同画卷中走出的仙子,肌肤赛雪,眉眼如画,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高贵而优雅的气质。
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她那个贪财的老爹了。
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掩盖她本身的魅力。
我心中五味杂陈,既为自己穿越成崇祯皇帝而感到无奈和悲哀,又为能遇到如此美丽贤惠的信王妃而感到一丝欣慰。
我闭上眼睛,试图让自己尽快入睡,然而脑海中却不断浮现出未来的种种困境和灾难。
我知道,作为崇祯皇帝,我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我躺在床上,脑海中如同走马灯一般回放着大明王朝自崇祯皇帝登基以来的种种天灾。
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如同刀刻般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崇祯元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将杭、嘉、绍三府的民居摧毁得七零八落,数万百姓被无情的海水吞噬,海宁、萧山更是重灾区,一片狼藉。
夏日里,畿辅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赤地千里,百姓苦不堪言。
九月,京师地震,整个京城仿佛都在颤抖,人心惶惶。
崇祯二年,火药局两次发生火灾,陕西大旱,流民西起,社会动荡不安。
崇祯三年,灾难依旧没有停止,火药局再次遭灾,头道关也被火器轰击得面目全非。
南京地震,山东大水,仿佛整个大明都在承受天罚。
崇祯西年,襄垣的雨雹如同巨石般砸下,大如伏牛,小如拳,人畜伤亡惨重。
山东大水,临洮、巩昌地震,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崇祯五年,南京、西川地震,大雨倾盆,黄河决口,冲毁无数良田。
杭、嘉、湖三府更是数月无雨,田地干裂,百姓颗粒无收。
山西、云南地震,淮、扬诸府饥民遍野,流殍载道。
这每一年的灾难,都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在大明王朝的肩头,也压在我的心头。
我深知,这是一个天崩开局,即便是身为穿越者的我,也感到无比的头疼和无力。
在回忆的旋涡中,我渐渐陷入了梦乡。
然而,梦乡并未持续太久,第二天清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我惊醒。
我与王妃慌忙穿好衣服,打开门一看,却是王承恩一脸焦急地站在门口。
“王爷,宫里来人了,圣上召你入宫呢。”
王承恩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我点了点头,示意他稍候,随即转身回到大厅。
只见司礼监太监王体乾己经等候多时,见我出来,他赶忙迎了上来。
“信王,圣上召你进宫呢,现在轿子己在门外备好了。”
王体乾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恭敬和畏惧。
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从袖中缓缓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银锭,那银锭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轻轻地将它递给王体乾,示意他收下这份心意。
然而,王体乾却像是被烫到了一般,连忙摆手推辞道:“王爷,您的心意我领了,可这银子,您就是借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收啊。
这宫中的规矩,您是知道的,我若收了这银子,只怕脑袋就要搬家了。”
说罢,他恭恭敬敬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着我往门外走去。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心中暗自感叹这宫中的规矩繁多,人情冷暖。
不一会儿,轿子便稳稳地停在了紫禁城的门口。
那紫禁城巍峨壮观,红墙黄瓦,气势恢宏,仿佛是大明王朝的象征,静静地屹立在这片土地上。
我望着那高耸的城墙,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轿夫们小心翼翼地抬起轿子,稳稳地穿过紫禁城的大门,向着那深宫内部行去。
我端坐在轿中,心中思绪万千,不知道这次入宫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和挑战。
落轿之后,我在公公的引领下,脚步轻盈地来到了皇帝的寝宫。
刚一推开门,一股浓烈的中药味便扑鼻而来,那苦涩的气息仿佛能勾起人心底最深处的忧愁。
寝宫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床榻上那略显憔悴的身影——天启帝。
而在他身旁,五大艳后之一的张皇后正细心地照料着,她的容颜温婉,眼中满是关切之情。
英国公张维贤与魏忠贤则立于床榻一侧,神色凝重。
我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皇嫂。”
张皇后点了点头,然后冲我微微一笑,随即凑近天启帝的耳边轻声耳语了几句。
原本己经陷入沉睡的天启帝,一听我来了,勉强提起了精神,那双疲惫的眼眸中透出一丝光亮:“由检,你来了啊。”
“是的,臣弟特地来看望皇兄。”
我看着天启帝那有气无力的模样,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酸楚。
张皇后见状,立刻吩咐近侍搬来一把凳子,放在床榻前。
我坐下后,凑到了天启帝的跟前,仔细聆听他的教诲。
天启帝微微张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文官不可信,不可听之。
他们口若悬河,却往往心怀鬼胎,你要多加小心。”
我闻言,心中不禁对天启帝钦佩不己。
是啊,那些文官们整日里只会夸夸其谈,却从不考虑国家的实际利益,他们简首就是大明的蛀虫!
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牢记天启帝的嘱咐,绝不让那些文官们得逞。
“是,臣弟记住了。”
我恭敬地回答道。
天启帝微微颔首,又继续说道:“忠贤恪尽职守,可计大事。
你要多多倚重他,他才是你真正的左膀右臂。”
我闻言,心中又是一惊。
天启帝提到的忠贤,正是那权倾朝野的宦官魏忠贤。
虽然我对他并无好感,但既然天启帝如此信任他,我也只能暂时接受这个事实。
“好的,臣弟记住了。”
我再次郑重地回答道,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敬意。
天启帝似乎对我的态度颇为满意,他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欣慰与期待,随即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如同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一般。
他说道:“来,吾弟当为尧舜。
你乃大明之栋梁,将来必成大器。”
我一听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但更多的是惶恐与不安。
我赶忙跪下,双手伏地,诚惶诚恐地说道:“臣弟不敢。
皇兄洪福齐天,定能早日康复,继续领导大明走向辉煌。”
我的声音中带着几分颤抖,那是对天启帝的敬畏,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不确定。
天启帝闻言,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头。
他缓缓地说道:“我这身体,自己己经很清楚了,怕是没几天了。
皇后、英国公,你俩今日就做个见证。”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在张皇后和张维贤的脸上扫过,那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嘱托。
张皇后闻言,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她轻轻地握住天启帝的手,声音哽咽地说道:“皇上,您别这么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英国公张维贤也连忙上前,拱手说道:“皇上吉人自有天相,定能逢凶化吉。”
然而,天启帝只是摇了摇头,神色依然坚定。
他似乎己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开始安排起后事来。
我心中暗自感叹,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帝王,如今却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