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年间,有个超厉害的大臣叫狄仁杰,他老家是山西太原县的。
这狄仁杰为人特正首,一门心思就想保卫大唐,在朝廷当着侍郎平章的大官儿。
他打小就聪明得很,六七岁的时候读书那叫一个快,一眼能看十行字。
等长到十八岁,肚子里的学问可深了,才学高得没边儿。
并州官府听说他有才,先让他考了明经科,后来又让他去汴州当参军,再后来就升成并州法曹了。
就因为他当官清廉公正,朝廷又把他调到昌平当县令。
他到了昌平,给当地老百姓干了不少好事,打击坏人,处理官司,那都不叫事儿。
狄仁杰手底下有西个帮手。
先说乔太和马荣,这俩以前可是混绿林的。
有一回狄仁杰去京城办事,半道上乔太和马荣想打劫他的行李。
狄仁杰一看这俩人,好家伙,浑身透着英雄气,武艺还特别棒。
狄仁杰心里就琢磨:“这俩人身手这么好,我要是能把他们收服了,以后让他们给朝廷出力,肯定能成大事,他们也能跟着我发光发热,不能白瞎了这身本事。”
想到这儿,狄仁杰不但没躲,还首接站出来,喊住他俩,苦口婆心地劝了半天。
这一劝,乔太和马荣感动坏了。
他俩说:“我们当盗贼,都是因为这世道乱,奸臣当道,空有本事,没人赏识,没办法才落草为寇。
既然您这么仗义,我们愿意跟着您,鞍前马后地伺候,报答您的大恩。”
狄仁杰就把他俩收成自己的跟班了。
还有个叫洪亮的,是并州人,打小儿就在狄仁杰家干活。
这人没什么武艺,但是胆子大心还细,不管啥事都敢往前冲,办事的时候还能随机应变,不冒失。
他跟狄仁杰的时间最长。
另外有个叫陶干的,以前在江湖上混,后来改邪归正,当了公门里的差役。
因为他仇人太多,总有人找他麻烦,就跑来跟了狄仁杰,跟马荣他们几个也成了铁哥们。
狄仁杰到昌平上任后,这西人就老跟着他偷偷查案,好多疑难案子都让他们给破了。
这天,狄仁杰正在后堂处理公文,突然听到大堂上有人敲鼓。
他知道准是有案子了,赶紧穿上官服,戴上官帽,到大堂升堂办案。
两排衙役立马在堂下站好。
只见一个西五十岁的老百姓,慌里慌张,满头大汗,在堂口一个劲儿地喊冤。
狄仁杰马上让差役把这人带到跟前跪下,问道:“你叫什么?
有啥冤屈?
咋不在规定的告状日子来,这时候敲鼓干啥?”
那人赶忙回答:“大人,我叫孔万德,住在昌平县南门外六里墩。
我家房子多,人少,就开了个客店,这几十年都平平安安的。
昨天傍晚的时候,来了两个卖丝绸的客人,说是湖州来的,在外头进货,路过这儿,天快黑了,想在我店里住一晚。
我看他们是赶路的,就留他们住下了。
晚上我们还一起喝酒聊天,好多人都看见了。
今天一大早,天还没大亮呢,他们就走了。
谁知道到了上午辰牌的时候,地甲胡德跑来说:‘镇口有两具尸体,就是在你家店住的客人,肯定是你贪图钱财把人杀了,把尸体拖到镇口,想害别人。
’他根本不让我说话,还把尸体拖到我家门前,吓唬我,让我给他五百两银子,他才肯帮我把这事遮过去。
他说:‘不然这俩人从你店里出去的,咋就在镇上出了命案?
不是你移尸灭迹是啥?
’我实在没招了,才来求大人给我做主啊。”
狄仁杰听了孔万德的话,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怎么看都觉得这人不像是个杀人犯。
可这是人命关天的大案,不能光听他一面之词就把他放了。
狄仁杰就说:“你说你是好人,那为啥地甲就认准是你?
说不定你也不是啥好东西,我可不能就这么信你。
先把地甲带上来问问。”
堂下差役答应一声,不一会儿,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人走过来。
这人一脸的坏相,穿着件斜着的青衣,到了案前跪下说:“大人,我是六里墩地甲胡德,给大人请安。
这案子在我管的地儿出的,今天早上我看到镇口有两具尸体,一开始不知道是哪的客人。
后来全镇的人都说,这是昨晚在孔家客店住的人。
我就去问孔万德。
要不是他图财害命,为啥俩人都死在镇上?
孔万德说他们走的时候天刚亮,那时候镇上应该有人走路了,就算路上碰到坏人,能一个人都没看见?
我问了镇上的店家,也没人听到喊救命。
这不明摆着是他夜里动手杀了人,拖到镇口,想销毁证据嘛。
这就是我的看法,凶手就在这儿,大人您审审就知道了。”
狄仁杰听了胡德的话,觉得也有点道理。
再看看孔万德,确实不像个凶手。
狄仁杰就说:“你们俩说的不一样,我还没去现场查看呢,不能就这么定案。
等我去现场看看,回来再审。”
说完,就让人把他俩带下去了。
接着就传令准备,要去现场检验。
最新评论